年輕人擠爆3.5分餐廳!評分虛高的網(wǎng)紅火鍋不香了?
大龍 · 2024-02-19 08:43:15 來源:火鍋餐見 9301
本期看點:
1、年輕人報復性擠爆3.5分餐廳
2、3.5分餐廳并非沒有亮點可尋
3、新消費力崛起,好餐廳的標準在更迭
年輕人擠爆3.5分餐廳 它們存在3點共性
前不久,餐飲消費出現(xiàn)了一個反直覺的現(xiàn)象:年輕人開始涌進3.5分餐廳,他們認為評分高的餐廳可能會踩雷,反而3.5分餐廳常常收獲驚喜。
因此,“評分低的店鋪好吃”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。
這背后其實是年輕消費者開始理性審視高分餐廳。有網(wǎng)友發(fā)現(xiàn),一家評分較高的火鍋店,竟然是“全部好評送甜品”累積的結果,火鍋產(chǎn)品本身極其一般。也有人質(zhì)疑部分高分餐廳剛開業(yè)就拿到4.8分,可能有“注水”的嫌疑。
出于對比,還有博主走進點評網(wǎng)站上分數(shù)比較低的餐廳,但意外發(fā)現(xiàn),味道還不錯。還有不少人留言說,自己常去的店大多在3.5分左右。于是此類觀點積水成海,讓3.5分餐廳的話題被熱議。
一直以來,大眾對3.5分餐廳的印象是,不一定好吃,環(huán)境可能有待提升,服務也有所欠佳。但事物的發(fā)展不總是一成不變的。
火鍋餐見查看了大眾點評,上面這些情況確實存在,但畫風有所不同:不少網(wǎng)友開始用實際行動為低分餐廳打call,有的還為這些寶藏餐廳感到可惜。
比如貴陽這家馮四嬢翹腳牛肉,有顧客在這家3.7分的店里意外發(fā)現(xiàn)驚喜,查看評論區(qū),這家店確實好評確實不少,很多顧客稱這家吃的就是味道,但也有人對停車、環(huán)境等方面提出了建議。
最有意思的是,網(wǎng)上有一家3.8分的羊肉粉,評論區(qū)都在罵老板的服務態(tài)度差,但大家的嘴巴相對更誠實,評論區(qū)罵完后,卻說沖著味道仍會再來。
對于這些現(xiàn)象,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總導演陳曉卿也在網(wǎng)上表達了看法,他認為,這些餐廳恰好微妙地處于“3.5~4分之間”,這個分數(shù)不是很高,說明不是雇水軍刷的評價。同時,這個分數(shù)也不低,說明餐廳的水準應該還不錯。
火鍋餐見查閱了多地3.5分左右的火鍋、餐廳,發(fā)現(xiàn)這些店鋪有一些共性:
· 大多是獨立門店或小型連鎖店,但環(huán)境、點餐流程、服務細節(jié)等有所不足,這就導致他們往往在口味以外的地方被扣分。
· 老品牌有固定客群,并不十分依賴線上引流或評分。
· 新開門店,還沒有來得及內(nèi)卷。
總體而言,之所以這些餐廳被“埋沒”,根本原因是:大多數(shù)餐廳只跟自己卷味道,其它方面隨緣。
以往,大眾找餐廳唯高分論優(yōu)劣,如今,好餐廳的標準是否發(fā)生了變化?
年輕人紛紛“反向選擇” 帶來哪些消費啟示?
在網(wǎng)絡時代,口味好的餐廳不會永遠被埋沒,總會有一個時間點被推向聚光燈。而愛嘗鮮的年輕人,首先為被埋沒餐廳撕開了一種可能性——如果說,一兩家3.5分門店被關注實屬正常,那么年輕人擠爆3.5分餐廳就應該引起火鍋餐飲人的重視了。
那么,3.5分餐廳被年輕人團寵的真正原因有哪些?
1、不是高分店吃不起,而是3.5分更有性價比
查閱部分3.5分左右的餐廳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的價格、味道確實很有競爭力。
拿貴陽的聚源房成都老火鍋來說,這家店大眾點評評分3.9,人均50元,評論區(qū)里,有顧客自發(fā)為他打榜,也有顧客把這家店定為常打卡門店。諸如此類主打性價比的3.5分餐廳并不少。
其實追求3.5分餐廳的性價比,也是年輕人的消費態(tài)度。最近兩年,年輕人紛紛探索起“低分生活”,也就是反向探索低分生活方式,省錢與體驗多樣性兼得。
對于年輕人來說,特別是處于經(jīng)濟起步階段或?qū)W生時期的人,經(jīng)濟實惠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。他們可以在這些餐廳享受到相對便宜的美食,滿足口腹之欲,同時又不會對自己的錢包造成太大的壓力。
而反向追求低分生活,也表明年輕人更在意一吃頓飯的本質(zhì),性價比剛好符合這一點。
2、差異化服務,也能帶來新鮮體驗
比如成都這家涮一鍋重慶小碗老火鍋,當前綜合評分3.8分,但評論區(qū)里也頻頻獲得高贊,接地氣、有煙火氣,老板隨叫隨到,很適合跟朋友小聚。
并且這家店還會告知顧客“一次性鍋底,歡迎打包帶走”,方方面面都在向顧客傳遞體驗感、產(chǎn)品的新鮮感,最終贏得顧客的好感。
在成都五里墩中街,一家名叫重慶胖二的火鍋店,開店10多年,評論區(qū)里都在夸老板的服務,老板能傳遞情緒價值,與顧客很好地互動,與別家很容易形成服務上的差異化。
有些 3.5 分餐廳可能具有獨特的氛圍,能夠為年輕人帶來與眾不同的用餐體驗。這些餐廳可能沒有別致的裝修,但有獨特的菜式、服務方式,足矣吸引年輕人追求個性化的需求。
3、在吃飯時也能獲得松弛感
近些年,火鍋流行的廢墟風、市井風、社區(qū)風等,除了風格差異,本質(zhì)是為了讓顧客沉浸式放松吃飯。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,很多3.5分的餐廳雖然沒有一流設計師設計,但接地氣、原生感的環(huán)境同樣讓人松弛下來。
年輕人通常喜歡與朋友、同事一起外出用餐。3.5 分餐廳可能是他們聚會、社交的場所之一。在這些餐廳里,他們可以輕松自在地交流,不必擔心過高的消費或過于拘謹?shù)姆諊?/p>
從相信評分 到相信自己的舌頭
一直以來,評分APP、各平臺、大V等指引著餐飲的流行風向。
隨著年輕人更理性、更務實的成長覺醒,他們給這些流行風向加了一層濾鏡。反而把這些信息僅僅作為一種參考,而不是盲目地相信。
此外,近兩年大眾對經(jīng)濟環(huán)境、消費環(huán)境的覺察更加明晰,特別是當下的年輕人,他們不是不消費,而是更加追求本質(zhì)——即在性價比上疊加價值感,哪家火鍋、餐廳疊加的越多,就會選擇哪家。
這中間,選項也變得多樣化,可能是火鍋,也可能是下飯小火鍋、鮮燒牛肉、砂鍋,或者是冒肚火鍋。
回過頭再看“3.5分現(xiàn)象”,火鍋老板能否從中撿拾些許經(jīng)驗?
火鍋餐見認為,首先火鍋店依舊需要用真心卷品質(zhì)。平臺上的好評,只是把用戶吸引到店的第一步,而拿得出手的“鎮(zhèn)店之寶”,才是讓新客心甘情愿留下并變成回頭客的真本事。
其次是讓評價更加客觀、多元。
自媒體時代,店鋪刷好評、送禮物求贊等信息差早已抹平。對于商家來說,除了各平臺的常規(guī)點評方法,邀請不同領域的“神秘顧客”品鑒、造訪,以及專家評審等,嘗試豐富平臺的評價體系,提升評價過程的嚴謹性和真實性,讓評價不斷趨于客觀、多元。
綜上所述,消費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,最終解決的還是信任問題。
只是這屆年輕人挑了個頭罷了!
本文轉(zhuǎn)載自火鍋餐見;作者:大龍
寫評論
0 條評論